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

《石钟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时间:2024-11-26 10:33:32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石钟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   1、选自《苏轼文集》。   2、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3、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   4、鼓:振动。   5、搏:击,拍。   6、洪钟:大钟。   7、是说:这个说法。   8、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   10、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11、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12、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13、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14、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韵,这里指声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铿(kēng)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18、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19、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20、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   21、齐安:在今湖北黄州。   22、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23、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   24、湖口:今江西湖口。   25、硿硿(kōng)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   26、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7、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28、搏人:捉人,打人。   29、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30、磔磔(zhé):鸟鸣声。   31、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32、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   33、噌吰(chēng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34、舟人:船夫。   35、罅(xià):裂缝。   36、涵澹澎湃: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37、为此:形成这种声音。   38、中流:水流的中心。   39、空中:中间是空的。   40、窍:窟窿。   41、窾坎kuǎnkǎn)镗鞳(táng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42、汝识(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   43、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   4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臆,胸。   47、殆:大概。   48、终:终究。   49、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50、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51、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52、陋者:浅陋的人。   53、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考:敲击。   54、实:指事情的真相。   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