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哲理典故

哲理故事:积累生命的财富

时间:2024-08-30 14:50:06 哲理典故 我要投稿
哲理故事:积累生命的财富

  什么是生命的财富?   体验。   不去体验生命,便不知生命的各种滋味,便不知生命的无限价值,便不知生命是这般神奇美妙。   奥地利作家约·马·齐默尔《小丑的眼泪》有这样一段情节:   327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在观赏马戏表演。小丑上场后,他的滑稽表演逗得孩子们大笑、尖叫,他们笑得是那么厉害,致使马戏团的帐篷都在不停地颤抖。   突然,小丑发现了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漂亮姑娘,她的父母在笑,326个孩子都在笑,唯有她一人不笑。   为了能够逗笑这个不笑的小姑娘,小丑站在姑娘面前卖力地表演起来。他表演得如此精彩,然而,那姑娘却毫无笑意。她瞪着滚圆而呆滞的眼睛看着小丑,连嘴角都没动一下。   由于无法和这姑娘沟通,小丑感到一阵悲戚和恐惧。他忍不住问姑娘:告诉我,你不喜欢我的表演吗?   小姑娘回答:不,我很喜欢。   小丑不解地又问:那么,其他孩子都在笑,你为什么不笑呢?   小姑娘反问:请问,我为什么应该笑呢?   小丑说:为了我。   小姑娘回答:请您原谅,我不是想使您难过,但我确实不觉得您可笑。   小丑问:为什么?   因为我看不见你。我是瞎子。   这段富有生命哲理的情节,使我联想到生命体验这个话题。在这里,不是小丑不那么可笑,因为除了这个小姑娘,全场都在忍不住地大笑;也不是小姑娘不会笑不想笑,她很想搞清楚大家为什么对小丑发笑,因为她也非常想和大家一样开怀大笑。问题的症结在于,小丑和小姑娘之间有一道屏障——小姑娘是盲人,她的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她的视觉对外界没有一丝反应。   更明白地说,由于小姑娘没有丝毫的视觉体验,所以,她不可能对原本可笑的小丑表演发笑。她的心门依旧是关闭的。   小丑真的很了不起,他决心打开盲姑娘的心门,让她像所有其他孩子一样为他而笑。故事情节开始了新的跌宕:   第二天,小丑来到盲姑娘家。他跪在小姑娘面前,让她能摸他的全身,以了解他的长相。接着,他开始表演,并要求小姑娘的手始终不离开他的身体。当他表演小猪的时候,小姑娘哧哧地笑起来;当他表演小兔的时候,小姑娘开怀大笑,并兴奋地喊道:请再来一遍!小丑一遍又一遍地演着,小姑娘还是没够。她笑得气喘吁吁,激动而兴奋地高喊:我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了!我什么都知道了!   小姑娘的触觉体验消除了小丑和盲姑娘之间的屏障。小姑娘的心门打开了,她像所有其他孩子一样发笑,笑个不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需要体验,无论是哪一类体验,只要积累它,感悟它,总会在某一个瞬间打开心门,明白究竟,了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历程就是体验的历程,是各种体验完成由瞎到明的完全聚敛的过程。当我们从不知体悟到真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意外地获得了生命的财富。   因为世上所有的存在,都像这伟大的小丑的滑稽可笑的表演一样,始终存在着,不会因为你看不见而消失不在。这是一种永恒。如果我们能像这个盲姑娘一样,逾越生命的障碍,换种方式锲而不舍地去体验它,终会有所发现,有所反应,有所感知,有所认识,有所收获   就像人顿悟健康,绝不是在他生龙活虎的朝气蓬勃年代,而是在他病倒住进了医院,在体验了疾病的种种痛苦煎熬后,他才能知道健康的无价。   就像人顿悟幸福,绝不可能在舒适、豪华、享受富有的环境中获得,相反,只有承受了苦难,才能知道幸福的份量。   就像人顿悟成功,那是无数次失败体验的结晶。   就像人顿悟自信,那是千百次倒下又站起来的结果。   体验的过程是黑暗走向光明,但是,为了光明,必须从漫长的黑暗中通过而行。   体验的过程是谬误归顺真理,但是,为了真理,必须毫不留情地不断否定真理中裹挟的谬误。   有人会说,光明就在那里,为什么不直接走向光明?真理就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指向真理?   因为,没有黑暗的体验,难以体悟光明的放之四海;没有谬误的纷杂,哪能了悟真理的颠扑不破!   谁能说那326个孩子是笑得最好最开心的?尽管他们没有视觉障碍,他们一目了然地看清了小丑的表演。他们只是为小丑   的可笑表演笑笑而已。然而,那个盲姑娘,第327个孩子,她不仅仅是为小丑的表演而笑,还为她终于逾越了障碍,能和其他326个孩子一样感受到同一个可笑之人而笑。她笑得比任何一个人都持续,她笑得比任何一个人都开心。因为在她的笑声中包含着她战胜她所不知她所不能后的无比喜悦,包含着她种种体验所凝聚的无限乐趣。难道她的笑不是最好最开心最丰富的吗?   人生下来便有了聚敛占有的本能。   倘若想活个明白,便该利用这种本能积累生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