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的一个星期,我们度过了一个相当愉快的国庆,所以我想借这次演讲的机会谈一谈“关于爱国”,所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篇”。
先来说说我们的周围吧。周一的校园里,操场上挤满了黑压压的学生,我们注视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唱国歌的时候,虽然张着嘴,但发不出声音,国歌原有的歌声盖过了几千人的声音,单纯是国歌在发出空响。初中的时候,我许多次站在主席台上主持升旗仪式,朝下看时,黑压压的人头不停地在晃动,不时还会有交头接耳的声音,更有同学希望抚平头上那一撮不羁的头发。
应该说,爱国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老人机一起淘汰;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尽管历史的年轮转动了五千年之久,爱国的血液依旧在我们血管中汹涌澎湃。
2017年八月我和妈妈又去了北京,为什么说是又呢?因为我外公曾经是个军人,所以小时候外婆带着我和外公走了许多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上了初中我已经开始学习历史,所以当我在我相隔十年重新去到北京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定在了国家博物馆,我要到那里亲眼去看看只在书本上看过的珍贵文物,感受到来自远古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浑厚呼吸。
在国家博物馆浩如烟海的展品面前,我仿佛游历在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被封在玻璃展台中的青铜器皿、书画作品、玉器陶瓷,都带着千年穿越而来的古朴大气,讲述着这一年又一年古代中国的兴衰更替。我听见了他的声音。
年轮推动着时光不停地前进,古代中国的历史也在继续往前编撰。我想说却又不愿说,同学们也曾都看到曾经近代中国的懦弱,历史课本里在圆明园被烧焦的废墟上,我看祖国是一摊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们的祖国并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她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孙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主席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孔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作为理科生,我却还清楚的记得高一的历史课上陈老师给我们说,那天早晨她孩子问她,“妈妈,为什么我有两个家,为什么爸爸妈妈的家是我的家,祖国也是我的家呢?”(21班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当时陈老师是怎么说的吗?)我记得当时陈老师是这么说的:“因为与生俱来的民族精神。”
再说到我们身边的升旗仪式,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爱国并不一定是要指挥千军万马浴血疆场,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粉身碎骨浑不怕”,热爱祖国是一种最纯粹,最温柔,最热烈也最永存的感情。我们虽然已不需要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历史的恩恩怨怨,国危的声声呼号也融进了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是,国旗,这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最激越的旋律、当国歌奏响,我们从溢满喜悦的笑颜上,我们应当体会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撑开爱国的风帆,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踏着爱国的道路,我们一定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