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论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看出文章的论证方式,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论点,能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了解文章的论据,会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四种论证方法和反驳的方法。
5、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
二、熟悉议论文特点和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理性文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例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基本类型。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字等等。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需要注意的是,引证的内容能够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才称得道理论据,并不是文章中所引的话都是引证法,阅读时要认真辨析清楚。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依据论题,找出论点。
初读全文,弄清了作者究竟要议论什么问题之后,就可以精读各段,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中心论点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有的是贯串于全文内容的始终,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概括。但它都与论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阅读时便可依据论题尽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谈骨气》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依据它,从文章的第一段就可以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分析论据,理解论点。
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可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准确的最好验证。
如《谈骨气》,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事实论据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从古代官吏到现代知识分子不同类型的典型。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4、了解论证方法。
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观点就得到有力的证明。
引证法是根据正确公认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或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带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法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论证法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这种比喻论证,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准确、严密,有感情。
如: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这里国民党政府是个起限制性作用的定语,这就给友邦人士定了性:他们与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这个具有统属作用的定语是在分析友邦人士的真正嘴脸之后下的,与上文的好个‘友邦人士’相连,语气更重,揭露更深,表达了作者极度愤怒的感情。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中考典例
一、阅读巴金的《伤害》,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地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2)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步到街上来。
(3)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着一块破布,紧紧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4)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5)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6)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7)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8)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作声。
(9)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10)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11)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前,畏怯地望着卖面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口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食的摊子前面去了。
(12)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见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放在原处。两个肥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那个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13)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14)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15)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却仰起头看了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16)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身子像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点踪迹。
(17)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在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祖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划脚地讲得津津有味。众人都笑,我却不作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18)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19)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20)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21)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像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
(22)他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间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23)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记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掉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边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24)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1941年8月1日
(选自《巴金选集·散文随笔选》)
1、作者用但是衔接第(2)(3)段,有什么效果?
2、第(5)段中的这样指什么?为什么我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3、第(9)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哪个词语?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的意思是什么?
4、从下面一段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情?
(黑脸小孩)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5、第(7)段我的心并不在这里与第(20)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6、乞丐是指靠向别人要钱要饭生活的人。从第(3)段起,我就不再称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而称他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
7、第(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突出了小乞丐劳苦的样子。
2、这样指匆匆走过。想帮助他。
3、涂着。我想消除他内心的孤寂。
4、答案要点:①内心受到触动②恼怒③悲伤④委屈⑤想躲避
5、答案要点:相同之处:担忧(惦念)不同之处:我的心很沉重,还含有自责的意思。
6、答案示例:我不再只是简单地把他看成是乞丐,而是逐渐意识到他是有心灵、应该给予关爱的孩子。
7、略
考点分析:
同学们在阅读完上文后,首先要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中的人物有我、黑脸小孩、两个胖小孩。地点是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时间大约是1941年冬天。主要事情是作者在泸县城里遇到了一个黑脸小孩,由于我的大意,我深深伤害了黑脸小孩,在文章的结尾处,也流露出了我的后悔和自责。从文章后面的试题来看,这一篇文章是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于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也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才算读懂的本文。同学们在做阅读题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从原文中找出答案。第1小题,主要考查转折联词的运用。转折联词一般具有突出强调、对比衬托的作用,结合语境,就是突出了小乞丐劳苦的样子。这一个题目难度较小。第2小题,答案可以从文中得到。第一问是考这样的指代内容,作者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确。第3小题有一定的难度。揩去照应了文中的哪个词语?这个应该先了解揩去所在的语境——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这一句话的关键词是寂寞的颜色,同学们可以在上下文中找一找,看看有没有类似的词语。在第4段,有这样一句话,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找到这句话,也就找到了答案涂着。第4小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答全。第5、6小题,是考查对作者的情感的理解。第7小题是一道主观性试题,同学们可以从作者对于自己哪怕是无意中犯的错误,都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这一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当然答出其它合理的答案也是可以的。
二、阅读周国平的《要成为你自己》,完成后面的问题。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学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成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中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1、第3段中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2、3段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4段针对生活中自以为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中的某一种人比作事务的一架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用原文回答)
4、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要成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第⑤句所表述的观点。
C、第⑨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5、文章最后一句是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其中,这一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这句话?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从身体到灵魂
2、答案示例:想成为别人、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活动
4、C
5、这一标准是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强调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真正成为你自己的重要意义。
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中,所考查的议论文,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般来说,都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答案。作者在做题的时候,都要遵循这一规律。第1小题的答案,显然不在第三段中,同学们应该在第二段中寻找答案。通过阅读第2段,我们能够明白作者所说的彻头彻尾就是指从身体到灵魂。第2小题,其实是在考查作者概括段意的能力和理解作者的观点。第3小题,同学们首先应该找出事务的一架机器所在的句子,然后在它之前,明确这种人是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第4小题和第5小题,是考查代词的找代内容。难度比较小。第5小题的第二问,虽然是主观性试题,但是它是有限制的,要求同学们就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一标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的看法,应该符合作者的观点。
三、阅读《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回答后面的问题。
(1)2004年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3)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4)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5)勇敢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2000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6)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7)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8)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9)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1、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
2、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____段到第____段。
3、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
4、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5)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5、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选中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2、(4)(7)
3、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4、(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5、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考点分析:
第1小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筛选信息的能力,文章中介绍勇气号探测器是在第4段开头,答案自然也就在这里了。第2小题比较简单。有一小部分同学们会把答案写成是第4段到第9段,这是审题不仔细的原因。第9段其实是在谈勇气号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意义。第3小题的答案是在第1段、第8段和第9段。同学们通过总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第4小题是考查语言的问题,做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原文中具体的词语来回答,而不要犯泛泛而谈的毛病。第5小题的第1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在于有一些同学不能够回答完整。这一小题的回答,要紧扣孩子的特点——充满想象、对探索太空有兴趣,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通过这一活动,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科学精神。
阅读基础知识:说明文阅读考查内容及特点
一、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
2、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3、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七种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能简要说明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二、熟悉说明文特点和知识。
说明文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例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人类的语言》等。
1、为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等。
说明要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程序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所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使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的结构,多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以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文语言最主要特点是准确。表示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或平实,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2、理解说明的内容
(1)明确说明的对象
初中所学的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有的是实体事物,有的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的是事情的内在道理。
一般说来,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基本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确定说明对象,切忌以局部代整体,在一篇说明文里,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对象不一定就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有些说明文的标题可能正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和《松鼠》等。但根据标题判断说明对象并不是科学的方法,因为作者并非一定要根据说明对象来拟定文章题目。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标题表述的是一个观点,但整体感知全文后不难看出其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实体事物,而标题则是全文中心意思的体现,是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深层目的。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文章中有表述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
例如《苏州园林》,用文中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就足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了。
第二种是文章中没有集中表述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的语句,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全文没有总括性的语句来说明书籍演变的特点,可以将文章内容综合起来,把书籍演变的特征大致概括为:书籍随着科技的发展,由甲骨文的雏形、笨重的简牍,逐渐演变得越来越轻巧适用、容易保存,质量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越奇妙,体积越来越小。
3、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说明方法的作用不能泛泛而谈,必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例如《人类的语言》,作者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类与动物作比较,把人类的语言与鹦鹉能言的错误认识进行比较,使读者懂得了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所以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这个道理。如果不这样作比较,只孤立地去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我们对这个道理很可能就理解得抽象而不具体,模糊而不透彻。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
如《统筹方法》一文,为了说明统筹方法的最基本的应用原理,用日常生活中烧水泡茶作例子,而在举例说明中,又套用了画图表的方法,把复杂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4、理清说明的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应是:以说明的内容为本,从分析结构入手。
一般说,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有鲜明的语言标志显示其空间顺序。
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按建造、生产、演变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和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特点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思维规律,所以常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如《中国石拱桥》。
有些说明文,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
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无论是整体介绍纪念碑,还是局部介绍10幅浮雕,都是兼用了时间与空间两种说明顺序。其中介绍10幅浮雕,其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是服从于浮雕内容的时间顺序的,理解时间顺序更为重要。可见说明顺序的兼用,有时也有主次之分。
5、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要重视具有修饰限制性功能的语句的作用。所谓具有修饰限制性功能的语句一般指句子中的定语、状语。
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这句中加点的词语大多具有修饰限制功能。作者说大多引用活水而不说全引用活水,是因为作者仅在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范围里,来介绍苏州园林的,不排除有的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如果说全引用活水,便会因没有一处一处考察,而使说明不准确了。
揣摩具有修饰限制功能的词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如去掉修饰限制成分与原文比较;用另外词语替换这些修饰限制成分比较等。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1、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