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一种素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说,它是润滑剂,能消除人们之间的摩擦;它是火把,能消融人们心中的冰雪。
让,不是退缩,而是成全。清朝康熙年间,张宅与隔壁的吴家都想占据更多的基地,双方都是一寸必争的架势,矛盾越来越深。张家就给家里当大学士的亲戚写信,让他利用职权解决这件事。张英接到信之后,坦然回信道:“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了三尺,吴家见到此番情景,也让出了三尺。正是两家最后成全的礼让,才造就了今天“六尺巷”的佳话。
成全他人的让,并不代表自己会吃亏,反而表现出的是一种君子风度。
让,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能经久不衰,影响至今,正是传统美德“谦让”的魅力所在。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大将,凭借显赫的战功,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因在“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中有功,也晋升为上卿,并且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耿耿于怀,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闻,每次相遇都远远回避廉颇,这使得廉颇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人告诉他:那是因为蔺相如认为和您争斗,必有一伤,反而会让秦国有可乘之机,损害赵国的整体利益。作为大将军的廉颇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随即便向廉颇负荆请罪,并且两人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谦让他人,成就自身美德,收获真挚友谊,是有志之士所推崇的。
让,是一种智慧。在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作品《武器与人》的首次公演中,一位观众公开挑衅萧伯纳说:“萧伯纳,你的剧作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本以为萧伯纳会生气发怒,公然争论,没想到萧伯纳对那个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先生,我个人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的演出吗?”赢得台下观众掌声一片。在被挑衅时,萧伯纳没有去与他人争吵,而是通过礼貌的方式解决问题。
可见,让,是一种风度,是争论时的退让;是交往时的忍让;是处世时的谦让,是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