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在身处困境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 唐朝的玄奘法师,对佛学很有研究。他发现了各家对佛经的解释不同,就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取回真经。他在沙漠中走了100多里后,发现自己迷路了,喝水时大皮囊掉在地上,以至于水全部流光。在这紧要关头,玄奘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印度,决不回头!是什么支撑着他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而继续前行?是责任!是他对大唐人民的责任!更是他作为一名法师对于佛经的责任! 他又走了5天4夜,几度昏迷在茫茫大漠中,终于找到了一处草地池塘,才脱离了险境。 试问,如果没有责任做他坚实的后盾,玄奘又如何能够翻山越岭到达印度?由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又如何面世呢?正因为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才使他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使他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玄奘用实际行动担当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告诉后人:做人要有所担当! 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是的,如果我们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只想着自己的小世界,而没有对大家庭有所担当,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自身的价值必会贬值,必会随着历史长河奔涌而消逝。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肩负的责任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 清代的顾炎武将君子的这份担当演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慨叹,身处乱世的孟子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表述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释然。责任时而是杜甫身居陋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时而为北宋范仲淹心系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固然,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成为君子,但我们会成为有所担当的普通人,因为,我们已深深懂得:做人,要有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