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题记
复杂的道理看多了,便会觉得纯粹,在这嘈杂纷乱的世界里,也蕴藏着最简单的至理。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才能在这平平无奇的一生里,衍生出些许的美好来。
劳动,在很多人眼里无非就是耕地,插秧这些普普通通的东西,根本不值得去付诸于行动。但说实在的,这就是典型的孤陋寡闻,好高骛远的体现,他们从未想到,是这些他们瞧不上的东西养活了他们自己。
正是最辛勤的人付出了最“平凡”的劳动,才使这个世界少去了许多苦难的悲伤,增添了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就说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袁隆平。
超级杂交稻“湘两优900”,解决世界盐碱地不能种植的大难题的“海水稻”,养活了世界的人口。人们都是通过这些伟大成就而认识的袁隆平。但,却很少有人会去探索,是什么支撑起了这伟大的成就。
研究过程中,培育幼苗,实时观察,试种实验,没有一项是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无论是在炎炎夏日的晌午,还是穷冬烈风的清晨,你总能看到一个从容的忙忙碌碌的身影,不要怀疑,那一定就是袁隆平!即使经历了“_”的洗劫,袁隆平依旧尽全力保护下了幼苗,继续带着自己的坚持,用辛苦的汗水“滋养”了稻苗长大。
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今天过上丰衣足食的快乐日子。就如宋庆龄所说“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但是,有些人又会说了,这一切的创造,创新,不都是依靠知识的成果吗?和劳动又有什么关系?
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一定就是没有生活的人。陶铸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并没有哪一本书明确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去做。一切成就都是凭着双手和劳动在田埂边一点一点“磨”出来的。虽说知识绝不是无用的,但就是知识也是人们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一次又一次实践,证明而来的。如果知识来得容易,那么爱迪生为什么又要做上成千上万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如果他不付出汗水,又怎么会作出一番事业?
是知识成就了成功,但知识却又来源于劳动。所以,不管怎么说,没有辛勤的劳动,又怎么会获得成功?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
那不劳动的人又会怎样?最后不也是生存下来了吗?
是的,在当今中国,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中,只要愿意,活下来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但,生存的意义就只是为了活着吗?
我们再来看鲁迅先生笔下一个“著名”的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一无所有,但却妄自尊大的人,凭着一点学识便想要四处卖弄。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在他眼里,他的生活里并没有“劳动”,这么个范畴。那么,一个瞧不起劳动,又不愿劳动的人最后怎样了呢?他被遗忘了,无人再关心他的生活,他的生死,他的性命在人们眼里还不过几个铜钱重要。如果不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鲁迅先生又怎会再次想起他,且叫他做这么个“小人物”?
而且孔乙己的形象若是搬到当今社会来,也是不少见的。好吃懒做,好高骛远,提起这些词,相信大家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两个身影。他们或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许是新闻报纸中的反面教材,又或许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人群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他们最后的命运又是什么呢?无非就是被社会抛下,被世界遗忘。当一个时代在奔腾向前走时,谁又会记得驻足在原地的“石头”呢?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早在春秋时期,古人便道出了真谛。让我们试着思考一下,难道整日吃喝玩乐,就是真的快乐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在这个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的特殊时期,推迟开学,孩子们在家可是过上了“小皇帝”的生活,衣食无忧,日日玩乐。但,就是在别人问起我假期开心吗,这个问题时,我的心漏了一拍。
“开心吗?”不是想象中的开心吧。没有什么支持着生活,碌碌无为,神经恍惚应该就是我的真实写照了吧。沉浸在连续剧,游戏,短视频里的我真的快乐吗?看着手机屏幕里憔悴,呆滞的我,我发现,我已经失去了属于我们这个年纪的蓬勃生机。身子懒了,思想惰了,整个人好像成了当代的“孔乙己”,被世界遗忘。我终于还是明白了“习闲成懒,习懒成病”这句忠告。
一年之计在于春,青年就是人生的春季,花季。人生不是“坐吃山空”,青春更不是“守株待兔”。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个进步的,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停下脚步的人只会被远远抛在后头,想要紧跟潮流,就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勤劳勤劳再勤劳!青年的劳动并不只是关乎个人命运,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人们创造了世界,但劳动却成就了人本身。
人的一生总是有多到数不清的计划,但是,从古至今,通过无数事实验证下来,一个人一生的顶重要的一个计划便是一个“勤”字。一生之计在于勤,美好的生活,始终还是要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来创造。而美好的生活,更不是局限于一个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美好的含义是绚丽的。它有梦想的纯真,信念的坚定,众人的期许。不是说了劳动,便要叫每个人下田种地,劳动其实体现在的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积月累,由少及多,美好也就出来了。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用这不长不短的人生让我成为一个角色——“农夫”。让我勤勤恳恳,用一腔热血和“劳动”,耕耘我的人生,回报我扎根的这片沃土!创造美好生活。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