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所谓时代意识,是指对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思想观点、时代口号以及当前社会潮流动向、现状情形、发展趋势的了解。
文章立意高,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确定写作中心,选择写作角度,观察分析问题;选取的事例又必须有时代的典型性,也就是说所写的文章要有强烈的时代感。
时代感来源于作者强烈的时代意识。
作者的视野进入不同层次的时代生活领域,通过把握时代趋向来审视社会生活的变化,通过身边的一粒沙子、一滴海水,去发现整个时代和世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这看就应从战略家、政治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分析现实、预见未来;能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超越所命题目、所给材料的表象,把握其深刻的含义,由此及彼,引申发挥,畅想无穷。找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炼出与时代合拍的新颖独特、发人深省的见解,写出社会需要的令人关切、深思的文章。
高考作文从命题上说,力求避开所谓的社会热点,但对考生的作文来说,无论是考试要求,还是阅卷人员的心态,都把作文的现代感、时代性和生活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不关心社会,冷落政治,远离生活,等于堵塞了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样就很难写出有时代感的文章来的。
方法点拨
1、多读时文;
a.节日或国家重大会议的社论、评论及理论文章;
b.针对现实生活有感而发的杂文;
c.新人新风尚的报导、通讯和人物专访。
2、关注影视
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提供生活空间、开阔认知视野,提高分析水平)
3、开设知识信息专题小讲座
政治经济形势、科技革新成果、科技兴国战略、民族传统美德、西方科技文化……(资料综合归纳)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5、召开专题辩论会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所有的这一切都能把我们学生的目光从校园、课堂、作业中引出来,投向社会、现实、人生,从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出具有时代感的血性文章来。
教师例文(一)
出国取经是非辨
徐思明
盛唐时期,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已载史册。而当今时代,官员出国考察﹑培训去取经,且已成了热点。有资料说,从1999年至今,单北京地区就有400多名处级以上的官员出国接受培训,而出国考察的官员则更多。的确,过去由于迂腐﹑僵化的姓社姓资等思想意识的作祟,妄自尊大﹑闭关锁国,吃了大亏。现在思想解放了,官员到国外取经,从发达国家那里找借鉴,洋为中用,何乐而不为?
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出国取经者如是本专业的行家,那么对口一看﹑一听,门道也能估摸出了大半。再者,如能结合国内实际细细揣摩之,真经不就取到手了?这不,国内不少单位就是通过派员出国考察﹑培训,工作引发了新思路,或引进管理经验,或购买设备器械,或聘来技术人员,真经起了大作用,经营管理因此也就打开了新局面,因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但无庸讳言,确实也有些官员之所以被派出国取经,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到的,就是面临退居二线前照顾到的,更有甚者是千方百计找名目搭车上的……这些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业务水准跟出国取经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往往把自己能出国当作抬高身价﹑享受福利的一条捷径,所以除了游览一番异国风光﹑享用几顿西式美餐﹑采购几件便宜洋货之外,回国后大抵就只能说几句不明不白﹑不痛不痒的官话了。记得前几年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既是世界着名风景区又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伊泰普水电站,不欢迎中国官方代表团前去参观考察。为什么?巴西方面的解释是:这几年来,近百个中国官方的代表团来此观光者,真正懂技术的少,能促进双方经济技术合作的人数则少之又少……
鄙人没有开过洋荤,因而脑袋总转不过这个弯子:国家花了这么一大笔外汇,难道就是让这些不学无术之人去游山玩水的?行文至此,不禁使人想起当年慈禧太后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等五大臣分赴西洋各国考察政治的一段历史来了。其实,此五人对民主宪政改革不是一知半解,就是一窍不通,甚至是根本抵触,他们到了国外就根本摸不到什么门道,只能去看山水﹑受洋礼﹑买洋货,其他则一无所获。鉴古观今,读史明志。2004年8月31日《中国青年报》上有篇题为《一些官员以奥运名义出国考察》的文章说,有一个签证期为4天的官方考察团,据称每人费用竟高达17万元人民币,令人咋舌!由此而论,如让那些只会看热闹的外行出国考察﹑培训去取经,那除了白白糜费国家的银子之外,剩下的就只能引发官员的腐败了。
出国取经,实行拿来主义,使人类进步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事业伟大辉煌,定会青史留名﹑名扬千载!但是,出国取经如果没有明确的考察目的﹑具体的培训课程和会看门道的专业水准,这怎么行呢?为此,有的部门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洋为中用,振兴事业,已对出国取经作出了具体规定:取经者出国前要通过资格审查,归国后定时写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考察报告或培训论文,交有关部门审核;如果只是游山玩水﹑不能求取真经,则自己掏腰包埋单!显然,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国家的外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让只会看热闹的外行出国时髦消费﹑肆意挥霍,咱纳税的老百姓心疼啊!
(注)文中讲的巴西不欢迎中国官方代表团考察一事,引自1997年10月14日《杂文报》。
(摘自《中国石化报》)
教师例文(二)
髀肉症·富贵病及其它
徐思明
易中天先生掀起的品三国热潮,可谓是当今文坛一景,正吸引着万千眼球。笔者也不甘寂寞,闲来随手便翻起那本已多时不动的《三国演义》,算是凑个热闹吧。常言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当读到刘备因患髀肉症而放悲声这一章节时,联想到某些眼前之事,竟然也生出了一点感慨来……
话说那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的刘备,中原兵败后投奔了刘表。谁知,一晃就是数年。一日,和刘表闲坐间如厕时见髀肉复生,他不禁潸然泪下。刘表问其故,刘备感叹道,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之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在马背上东征西伐,使得大腿上赘肉消失,而清闲舒适后反倒患上了髀肉症,一代枭雄怎能不为之悲怆?当然,刘备欲建之功业属何性质.,历史早有定论.,故不饶舌。但单看刘氏能够不被暂时的安逸所陶醉,见髀肉复生而自警,则确是值得借鉴而深思之的。
几年前,某市一家医院体检中心曾首次披露的该市机关干部体检结果显示,有四成机关干部患有各种富贵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占18.23%,高血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患者占23.18%,脂肪肝﹑转氨酶增高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占23.94%……如此多的机关干部患富贵病,怎能不令人百感交集﹑忧从中来?
当然,人食五谷生百病,机关干部又怎能例外?说实在的,机关工作之辛苦非比一般。汇报材料﹑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件件全需张罗;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疏通渠道﹑协调关系,事事都得落实。送落日﹑迎朝霞,宵衣旰食,百事操劳,工作之累自不待言。须知,我们的干部毕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哪能没有个头痛脑热﹑气急神伤的?不过,这显然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而已。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高糖﹑高脂﹑脂肪肝等固然与公务繁忙﹑缺乏锻炼有关,但跟应酬过多﹑营养过剩似乎关系更大。国人素来崇尚貌虽瘦而天下肥的古训的,你看为政者忧以天下﹑枵腹从公,富贵病轻易哪能犯得起来?可时下却有消息告诉我们,全国每年公款吃喝要花去1000多亿。有的干部信奉的就是一不怕吃,二不怕喝,今天上这个酒家为检查组接风洗尘,明天进那座饭庄和参观团联谊畅饮。生猛海鲜,觥筹交错,长此以往,富贵病怎能不自动找上门来呢?
想那身患髀肉症的刘备,为了自己的家业,尚能翻然悔悟﹑自警自律,故今天身富贵病的干部就不应该因之而一蹶不振﹑丧失了根治信心。因为我们的伟大事业,纵有千万个刘备也休想比得!不过,如要彻底根治富贵病,单是服用膏丹丸散恐怕是不行的。人们常说,闲逸好比醋酸,能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犹如烈酒,能燃起意志的火花。窃以为,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干部必须坚持两个务必,抛弃从办公桌到酒宴桌的安逸﹑享乐作风,或像河南兰考县的人民公仆焦裕禄,或像海南东方市的草帽书记黄成模,视民众为衣食父母,迈开双脚到民众中去,为建设和谐社会而鞠躬尽瘁﹑勤奋开拓。这样一来,不仅你个人的富贵病能得到彻底根治,而且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亦可落到实处矣。
(注)第3段中关干部体检的文字摘自2002年12月20日的《服务导报》。
(摘自《中国石油报》)实践操作
作文题:
近年,神州大地刮起了一股背诵中国古文的春风。电视台有朗诵专场,出版社出版了不少中国古诗文的集子,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很多规定背诵的古诗古文,高考试卷中有默写名言警句的试题。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响应,掀起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可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古诗文是古人写的,思想陈旧,文字古奥,同四化建设不沾边,同创造性思维不搭界,完全没有必要去啃这些老古董。你的想法如何?请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学生习作
我和古诗文同行
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常被逼着背唐人的名诗名句;一背不出来,父母便不客气的一拍桌子:你心放到哪儿去了?背!我被父母那凶神恶煞的脸给吓呆了,但泪只能往心里流——不准哭!背!母亲的竹板啪的一声摔在桌子上。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恨李白、杜甫,甚至还恨屋及乌,为什么?焚书坑儒为什么不发生在现在?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本能的对古诗文表示反感——我永远也不要再看见你们!
上初中了,与我打交道的只有那么几个朋友——土气的语老头,洋气的英小姐,神秘的理先生。或许是由于语文功底厚的缘故吧,我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在班上,不,在全校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这回,我可爱屋及乌了,对文言文也特别感兴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带着微笑面对着使我无数次难堪的老仇人。不,对不起,应该是老朋友。有了初一,就有十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带者一泻千里的狂潮,我一股脑儿地扎进了古诗词,像书虫那样咬文嚼字。望着儿时留下的痕迹,我的心猛地一酸,眼泪如同滂沱大雨般刷刷而下。《唐诗三百首》早已成了老鼠的肚中食,《民间诗词》也被蛀虫咬得千疮百孔……面对这惨不忍睹的情景,我无奈地摇摇头,喃喃地自言自语:我爱你们,真的,百分之百地爱你们……——平生第一次,我对诗文说出了藏在心底很久的话。
岁月无情,我带着对童年的无限留恋步入了高中。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当然无暇顾及那些老相识了;不过有缘千里来相会,想不到我不仅有机会去接受旧雨的滋润,还有机会去接受新知的陶冶。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我大声地吟诵着,沉醉于古人的精华词句中,敝帏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我又沉溺于先圣先贤们的治家之道中了……
装作漠不关心,不愿想起你……告诉我星空在哪头,那里是否有尽头……让你知道我爱你。我默默唱着《星语心愿》,祝福着你——古诗文!你听到了吗?我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点评
上文为一篇话题习作,请同学们作点比较,或许对自己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有所提高,从而使作文多些大气、书卷气。这我们不正是做老师的希望之所在吗?
写作情况分析
以学习古诗文为话题作文,这不仅涉及到了当前语文学习的热点,也是学生做学问的重点,话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时代意义。
首先,这里边还是有个认识问题。2002年2月27日的《北京晚报》有则报道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一项对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城市14—18岁的1065名青少年进行的有关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的调查测试显示,按满分100分计算,被测试者平均分仅为27.69分,及格率为1.5%……发达地区的青少年,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竟如此贫乏,遑论偏远的农村、工矿区的青少年了。殊不知,民族文化乃是我们生存之根。
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写作只堆砌材料,引一句古诗文,作点解释,再引一句再解释,反复几次,拉扯成文,缺乏自己的见解,显不出其阅读古诗文的深切体悟。这种文章,我们称之谓低幼化之作。这种低幼化之作,既无行文的层次,又无立意的深度,自然更谈不上什么大气、书卷气了。
造成这种低幼化的原因,虽有写作技巧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由于阅读积累不够。人不涉学,犹心之聋盲。不少学生熟悉的是乾隆大帝的风流韵事、还珠格格的癫狂骂俏、F4的媚俗搞笑,至于阅读经典的心气则荡然无存。要不是高考,他(她)才不会碰唐诗宋词汉文章这些老古董。
快餐文化虽能充一时之饥,然而经常食用难免会营养不良。不是缺铁缺钙,就是缺维生素A、B、C、D……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多读经典,才不仅能写出高质兼美的文章,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尽管,《诗经》《楚辞》兑不到美元英镑,《论语》《孟子》换不来轿车洋房,《史记》《汉书》里没有网络、基因和激光,可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君不闻,唇亡则齿寒,根断则身亡呀!
建设和谐社会,明荣知耻,我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是万万不能断的。这不是个大是大非的热点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