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浅谈高考作文亮点之“深刻”

时间:2024-08-26 15:04:23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写作指导:浅谈高考作文亮点之“深刻”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因果关系。而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更是从方法论的高度要求我们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向,提出有前瞻性、预见性的应对之策。下面笔者拟就这三方面的要求,从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拨云见日,剥茧抽丝   自然奥妙无穷,世事纷繁复杂,人生云诡波谲,答案丰富多彩。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人世间的一切本已幻若走马灯,叫人眼花缭乱,更有那居心叵测之人、奸猾无耻之徒刻意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以图浑水摸鱼偷天换日,倘若我们一味本着善良的愿望偏听偏信,仅仅满足于耳之所闻、目之所视,凡事不愿多质疑反诘,不肯多用心推敲探究,必将丧失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迷惑于表象甚至假象,深刻之说自然更无从谈起。要想使自己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我们必须高扬理性之剑拨开假象的迷雾,祭起千里眼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为此,我们就得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写作训练中不断擦亮自己的双眼,磨砺自己的思想,不轻信,不盲从,通过反复的质疑问难、比对辨析、演绎推理逐渐形成自己的经得起逻辑检验的独立见解。   就具体的应试策略来说,无论命题人命制的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我们都可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其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探究。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指向认识对象本身,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而深刻的认知是建构整篇作文思想情感大厦的基石。在这个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拨云见日、剥茧抽丝式等层层深入的思维方法,循着是什么的线路一步一步追问下去,直至真相浮出水面,本质原形毕露。动笔破题之后,进入申说、论证、演绎的阶段,我们还要还原自己的拷问过程,再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借助类比、对比等技法,进一步充实、丰富自己的认知,以期最大限度地说服读者(判卷人)。以2008年高考江苏卷优秀高考作文为例,我们来探究一下考生在是什么的问题上是如何拨云见日,剥茧抽丝的。   例文1好奇心(有删节)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怎样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社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地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面对着好奇心这样一个话题,聪明的考生没有满足于庸常的认知和解释,而是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探究和追问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提出了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和思考的深刻论断,从而征服了判卷人。   二、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世界不是各种事物的简单凑合,历史也不是无数事件的简单排列。一事物和它事物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中最本质的联系就是因果关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揭示的就是这种关系。写作者作为思想者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在于揭示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广大考生在深入探究是什么的问题之后,紧接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会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我们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分析一果多因(注意抓内因、抓主要原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互为因果等,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要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直到揭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要多运用因果论证、假设反推等方法,善于运用因果句、条件句、假设句、反问设问句、顶真逆序句等句式。请看2007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   例文2民族之魂——汉语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   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是这样地冲出了宇宙与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横跨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所发扬。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呢!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丧失了语言载体的古老文明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这是前进中的市场化快餐,还是一个大国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   母语——汉语教给我们的,怎又仅仅是与人沟通、交流。母语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   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   汉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来就应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这庄重的承诺将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担,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文章的作者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深刻揭示了楼兰古国、玛雅文化、古巴比伦文明消亡的原因在于语言的覆灭,而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民族精魂的生生不息,实有赖汉语言这一有效载体。   三、烛幽洞微,见机知兆   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对因果关系的有力揭示,虽然也可以带给读者以启示,但是从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看,更有启发作用和现实意义的是对事物发展走向和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预见,是具有明显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当事物本身的发展态势还处在酝酿、萌芽阶段,人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还懵懂无知、浑然不觉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警言妙句该是何等令人惊喜和感激啊!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磨砺从小中见出大、于无里看出有、翻旧而出新的慧眼。   如例文2中,小作者面对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却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等国人熟视无睹的现象,敏锐地意识到对母语的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冷落极有可能导致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真是振聋发聩、警醒世人啊!为此,小作者还进一步从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民族使命感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那就是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见解是何等的深刻与独到!   概而言之,深刻既是得分的利器,更是写作和思考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多读书,多看报,勤思考,勇辩难,掌握思想分析的武器,操练文章写作的技法,许自己一双富有穿透力的慧眼,借深刻的翅膀飞向更为高远而自由的思想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