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去看,去读书中的内容。而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去整体感知,在读中去有所感悟,在读中去培养语感,在读中去受到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他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读,该读点什么才有用呢?通过教学实践,有以下意见供大家参考,探讨。
一、课前读
课前读包括课前的预习与课前三分钟的学习。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几个部分。把识字与写字放在了第一位,而在低中年级识字也显得尤为重要,他是学生学习其他的基础,可新教材的识字量也特别大,光靠上课的时间学生是很难得,再加上学生遗忘的规律性,低中年级的识字就显得特别的困更难。在教学时我分三步加强学生的识字教学:
一是让学生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到三会:会读生字,会读词语,会读课文。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低年级起就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是课前三分钟的利用,我的语文课课前三分钟不允许学生唱歌,让学生做什么呢?读,累积起来读前面学过的生字,词语。如此一来,又加强了对学生识字的巩固。
三是学习完一篇新课文后,教师不是急着要求学生写字,先让学生读字,且会读新学的字。各组的小组长到老师这里过关,小组成员到小组长那里过关。我个人认为:如果学生连读都不会,那他去写有起什么作用呢?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虽然我的这种方法在老师们的眼中显得有点古板,老套,跟新的教学方法有点矛盾,也有人认为会与素质教育中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相违背,但素质教育也没说发展学生的能力就不要学生的基础,而且学生连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又何来能力的提升,且通过实践,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他能把学生的瞬间记忆变为永久记忆,能让学生熟练地牢固的掌握学过的生字。
二、课中读
我看过许多人上公开课,也上了十几年的课,经历了课改,也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发现其实在课堂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老师的讲变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读书,教师要给足学生读书。古人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一个原则,绝不占用学生的读书时间,早读课,我会让学生大声的读书,绝不挪为它用,有时甚至还会觉得早读课的时间不够用,还会给他们合理的分配时间,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读强过教师的讲。课堂中,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不会给他们直接给出答案,我会让他们自己读,小组读,让他们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理解,不会因为因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改变。当然,教师要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俗话说得好,光读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三、课后读
学生光掌握了书本上的东西还不够,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在课堂内,而应该在阅读上面,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不但能从书籍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对我们的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1读课堂延伸的内容。
如在上完了<<和时间赛跑后>>,我就让学生读珍惜时间的名言,读珍惜时间的相关故事。学<<她是我的朋友>>后我就让学生背有关友情的诗句,名言。其次在我们的教辅资料里面我建议大家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同步作文和同步阅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课文之后就读相关的阅读,在习作之前读同单元的习作,这样对我们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会对每单元的习作做选择性的让学生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点。必要时教师还要课做一定的引导。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先读书。
2读一些优秀的读物
读一些优秀的儿童刊物,一些经典等。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图书角,在图书室借阅大量的图书,同时还鼓励班级学生带一些课外书籍摆放在图书角,选出专门的管理人员,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借阅书籍。在我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用我班学生跟我说的:老师,我们班的学生看书已经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听到了这句话,我觉得是一种享受,这说明我的方法起作用了。但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光要读,而且要读有所获,要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记下来。在我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的都是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东西。长期下来,学生会喜欢上读书,对学生的思考以及用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要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深读是学生阅读的根本,善读是学生阅读的拓展。教师要抓好学生学习中读这一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