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语文能力的测试中,语文阅读成了大多孩子的“痛”,“痛”是因为找不到“北”:在阅读训练的“天地”中行走了六七年,为何只见“耕耘”不见“收获”,为何总是不能开“窍”?很多孩子由此情绪低落,家长也只能无奈叹息。“良方”何在?这节课想做的就是开启思维,探讨阅读规律,教孩子智慧应对中考阅读! 针对阅读题,很多学生可能有过这样的答题经历:答题线上写得满满当当,看似回答很全面,可最后批改出来,得分却很低。而确切的回答,却只是短短一句话甚至几个词。如何从长长一段阅读材料中找到或者总结出最准确的关键句?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会如何“阅读文章”,二是掌握如何“审清题意”。一旦这两把“利器”在手,做阅读题,学生不仅能在答题时“成竹在胸”,更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不求形式花俏,只求教学有效、孩子有得、课堂有趣。”整堂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和乐学、善学的态度为基点,从而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达到乐教与乐学相互共鸣的效应。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思”,把孩子的思绪带入教学意境当中,带入阅读规律中,领受“思而有向、思而有序、思而有趣、思而有得”的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充分地读、思、议、写 教学的任何设计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而是为了突现孩子的学。课堂是学生的,“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沿着教学思路行进”,只是一种被动而刻意的境界,而“顺着学生的‘性子’行进”,才称得上是最高境界。 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灵性和智慧闪现的“乐园”。在追求课堂教学效度方面,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自身内动力充分地调动起来,优化课堂整体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最大效度挖掘课堂45分钟的作用,把“师情、文情、生情”融合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神往语文学习,从中得到收益。 “激活思维”、“寓教于乐”,是课堂的两个重要教学思想,着意引领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动笔、去实践,学生的才智在自我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以生成。因此,构建教学民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简化教师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思、议、写,不断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