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

201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秘笈

时间:2024-08-26 14:50:35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201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秘笈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互联法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