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思想的画是没有价值的,这也就是为何凡高的“向日葵”与众不同的缘故了,因为他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没有空间感的作品,令人窒息,这也就是为何目前讲究“留白”的缘故了。刚讲了一篇很不起眼儿的阅读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大致是这样的,画师让三个徒弟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憨笨傻直的大师兄用细笔画满了骆驼,耍小机灵的二师兄多思一会儿,画满了骆驼头,类似“一休”的小徒弟寥寥数笔勾勒出连绵的群山,从山道中迎面走来一只骆驼,随后还隐约走出了掩映半身的第二只,我问学生此时应该加个什么标点。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应。 随即,我给出了不同类的风筝,让孩子在欣赏之余,思考有几种写作的角度,每人都不得雷同,要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当然不会细数很多,但当我们一一描述黑板上的“风筝”人物时,孩子们的灵感来了,有的把天空当成了嫦娥的家,说她有多么的寂寞,如何欢迎到访的客人;有人把衣着艳丽的蜻蜓、蝴蝶、金鱼对比写成比美一般,对服饰的描述变得顺理成章;还有的竟然把孙悟空、蜘蛛侠、多来A梦综合起来,切磋起现代科技、也有的把具有时代意义的福娃送上天,预示着“北京永远欢迎您”,更有甚者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去旁观……. 有了这样丰富的思想,教师的引导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请他们进入题目超市,写出独一无二的好文题;我给他们发散树,让他们向不同方向去描述,有的用猜谜做开头“纸身子、木骨头,会飞不是鸟,线拉永不掉”;有诗句引入,例:高鼎的《村居》;有景色衬托法;有对比烘托法,等等。只要孩子想到的我就肯定他,只要他们独具匠心的,我就鼓励他。故而,我的孩子写文章,尽管在同一个课堂上,但无论是题目,开头还是内容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绝不雷同。 我爱这些不一样的文章,更爱有如此不一样思想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