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材料要靠平时的积累

时间:2024-11-26 10:35:35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写作指导:材料要靠平时的积累

  小朋友学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没有东西写"了。老师出了个题:《难忘的一件事》,小朋友往往会抓耳挠腮,想不出一件难忘的事;老师请同学写一篇《我做对(错)了》的作文,同样的,不少同学感到困难重重,无从落笔。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问题出在我们没有养成收集作文材料、积累作文材料的好习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意思是,平时很少读书,等到要表达的时候,才感到自己书读得太少,显得力不从心。同样的道理,如果平时不去观察生活,不去积累作文的材料,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当然会苦于"没有东西写"了。   人的智力有高低,天赋有差异,然而,即使聪明过人的人,如果他缺乏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缺乏生活的积累,到头来还是些不出什么好文章的。那些知识渊博的学者、作家、诗人,之所以文思敏捷,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他们不断积累,不断提炼的结果。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人们称他为"神童"。其实,他的成就除了天赋条件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每天吃过早饭,背上破旧的布囊,骑驴出门云游,观察生活。一旦有所得,他立即记在纸上,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里,再选择、归类、整理。天长地久,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他运用这些素材,加以创新,终于写出了不少为后人传诵的名篇佳作。   明末清初的学者陶宗仪,常常用树枝作笔记本。平时,只要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有所得,就马上摘下一片树叶,把三言二语记在上面,然后装进瓮里,瓮满了,就埋在树下,十年之后,他积累了十多个瓮。后来,他把瓮挖出来,将树叶上的资料作了分析、归类、整理,终于写出了著名的《辍耕录》三十卷。   中国古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如此。俄国著名的作家果戈理年轻的时候,就十分重视积累写作的素材。十二岁时,他已经上中学了。他坐在马车里,一路上注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又把每一个人的神情、服饰、走路的样子等飞快地记在笔记本上。在学校里,他做完功课之后,又常常去观察不同性格地同学。休息日里,他经常手持笔记本,到街上去观察各式各样地人。他那厚达四百九十页地笔记本上,记录着著名作家地谈话,记录着历史掌故和地理知识,记录着各地的民情和风俗典故,也记录着他自己的所想所感。可以说,这是一本"万宝全书",奠定了他写作的基础,为他后来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由此,我们得到启迪: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从小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身边备一本笔记本,作为自己的"作文材料仓库"。凡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都可以储藏到这个"作文材料仓库"里去。   我们要注意的是,作文材料仓库里,不能杂乱无章,乱七八糟,还要分门别类,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存放和寻找。比如:   人物类(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   记事类(校园里发生的、家里发生的、马路上发生的等)   状物类(家用电器、文具、生活用品、玩具摆饰、植物等)   写景类(春、夏、秋、冬景,都市街道、农村、田野等)   语言类(谚语、歇后语、警句、名言等)   建立作文材料仓库,既可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又能为自己随时随地地提供好的作文材料,真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作文的材料要靠平时积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积累作文材料,锻炼作文本领,功到自然成。到时候,你就不愁"作文没有东西写",也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