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文从字顺”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
“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妥贴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无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1)准确,是文从字顺最起码的标准。
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
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无独有偶,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张治中听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更正:“不,是民意如此!”
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2)语句要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性。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3)用语讲究分寸。同样一种见闻,同样一种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文章更会丰富多彩了。
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分寸”主要体现在:褒贬恰当,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用语得体,就是写文章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