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峨眉山,乃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我们全家都不是很信佛,行至此处,完全是奔着“峨嵋天下秀”的美名和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四大奇景——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而去的。
到了峨眉山,对日出和云海的憧憬被一支喧哗连天的队伍赶得无影无踪。什么“峨嵋天下秀”也随之烟消云散。嘁!“秀”?一山全是叫卖的小商小贩,一路全是拉你到别人酒店里住宿的工作人员。
突然忆起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到:青城山已不再幽静。去年我曾去过青城山,山下撇开不谈,山中和山顶却也是十分安静的,特别是山顶,清幽得连自己呼吸的声音也听得到。也许余老先生只是在山脚就失望而归了罢,但也许他没想到,山下一群熙熙攘攘的“虫豸”,连坐滑竿上山也不愿意。不知道余老先生是否去过峨眉,如果他见到峨眉这幅情景,大概会比青城山更失望吧。
没过多久,我们一行人就被一男子连哄带骗地带到一个酒店住下了。有关四大奇景的种种幻想,顿时被一盆冷水当头浇灭——住山脚者,注定与四大奇观无缘。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
次日,登上金顶,并未见到日出和云海,意料之中。可这三千多米的高峰,竟像冬天一样奇寒,却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我并不懂佛,所以站在金顶之上,无谓的只是吹了些凉风,还差点儿弄感冒。
峨眉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骄子;而今的峨眉,被世俗所困扰,便纵有万千风情,更与何人说?
二
昔日的峨眉,风情万种。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太白隐居峨眉,每日吟诗作对,和高僧高谈阔论,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已泛一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东坡出生于峨眉山下,虽屡屡遭小人陷害,岌岌逃离,辗转迁徙,但却一直放不下故乡的峨眉。“白云如玉城,翠岭出其上。异境忽堕前,心目久荡漾。”陆游面对壮丽奇秀的峨眉山水,一时感慨,吟出了这千古名句。
唐太宗、明太祖、康熙等身为一代明君,亲临峨眉。观赏秀丽的中国山水,同得道高僧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布施财物,建造峨眉,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说中的白娘子和小青,药王孙思邈都是在这奇绝壮绝的山水中修炼。在曲折的林荫小道上,似乎还留着他们的脚印,但是,物是人非。
历史的车轮滚滚东流,蜀江碧蜀山青,抬望眼,多少英雄曾在此守望!曾经的峨眉,那样的风姿卓著,因为有了他们,峨眉更添一丝风采。
三
不知不觉,惊人的景象已出现在眼前。
是那样的放纵,那样的闲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拘束!只是那样撞破了、冲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从高及云端的山尖上泻下,每一颗水珠都是那样的充满生机与活力,自由自在的散漫着,就如白纸上的漫反射一般。但它们又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胡乱跳跃,而是聚集成一股,怒吼一声,径直向山下冲去。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敢死队,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向前冲着。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害怕,只是怒吼着,不顾一切的往前冲。
我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
我没有感叹,没有议论。只是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任凭水珠四处飞溅,打到我的脸上,打到我的身上。从来没有和自然贴的这么近,我无畏的向自然袒示着湿淋淋的生命,仿佛在接受一次纯净生命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