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在黑暗的政治背景下坚持上疏,其结果应该是可以预见得到的,因为在他之前所有反对“八虎”的人都没有好结果,于是大家都不说话了。按理说,王守仁不过是兵部主事,一个微不足道的六品小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完全可以不说,保持沉默。就是因为王守仁心中要“守仁”、要“阳明”,就因为他有圣人的梦想。“心犹在,梦就在”,他自始至终认为:这是圣人之志的一次实践,它体现了对正义正道的敢于担当。所以,王守仁不甘寂寞,勇于挑战邪恶势力,勇于表达正义的意志。所以,王阳明不畏艰难,敢于袒露圣人胸怀,敢于探索从头再来的心路。
行刑后的王守仁在监狱中不知过了多久,他发现自己还活,既喜悦也悲愤。王守仁回忆的过去,少时立志做圣人,也尽力躬行此道。一旦找到了圣人之道时,竟然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环顾破败的监房,凄惨的月光从屋顶的漏洞中洒下,王阳明想到了司马迁:“圣贤发愤之为作也”。一时间,古代的圣贤涌入在脑海中,王阳明顿时感慨万分:古代圣贤的生命均受到过痛苦的磨难,他们就是凭借着志向与理想来实现自己生命的超越,而让圣贤的精神永垂不朽。于是,蹲在监狱里,王阳明圣人情越发浓厚,心中一股神圣之气冉冉升起。王阳明推演周易,不是为给自己占卜,而是学习周文王表达自己不失的志向。王阳明有诗说:“我心良匪石”,没为过去行为而后悔,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圣人志向。王阳明不怕坐牢,“可怕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正是这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情怀,使王阳明在任何情况下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把监狱看作自己的精神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