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专题 > 故事大全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不做书斋的学者_1200字

时间:2024-08-30 20:20:21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不做书斋的学者_1200字

  刘诗白(1925―),重庆万州人。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经济学家》杂志主编,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会、《资本论》研究会会长,新知研究院院长等。他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新时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是中国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性的学者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先驱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起到了有益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刘诗白的理论中,他所设计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构架及其运行方式,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架与运行模式;他所理解的商品经济,就是把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的市场经济。他提出: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几乎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经济形态中的一般性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经济仍带有市场经济的性质,不过它的社会本质、范围、机制、作用都有新的变化”。由于传统理论的束缚,在当时提出这一系列的理论认识需要极大的勇气,后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历程则充分验证了他在这一问题上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准确的科学预见性。1992年7月中国《资本论》学术年会上刘诗白提交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我见》一文,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其抓住和突出了新的商品经济体制和运行的本质特征,因而可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正式采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
  刘诗白历来主张经济学是“致用之学”,要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宗旨,并身体力行:1985 年他率先提出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设想,业已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1988年他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与其他代表一道提出建立货币委员会、加强央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权力的提案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该提案开拓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而且有利于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引起了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所采纳。针对1989年春市场销售疲软的状况,他在1990年4月1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文章《全面疏导,多方启动――缓解市场疲软十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缓解市场疲软十策包括:用活资金来启动市场、带动市场;强化商业功能以疏通市场;用开发新产品来开拓市场;用好价格机制来促进销售;用消费来激励市场;减少对一些商品的不必要限制以活跃销售;限制不必要进口,提倡国货以扩大销售;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三角债”;用好投资来启动市场。实践证明,“缓解市场疲软十策”的建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缓解市场疲软起到了一定作用。
  此外,刘诗白始终十分关注国有企业的改革,并亲自参加了四川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及1993年国有企业改革33条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96年他发表《有关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一文,提出国企改革“抓大”、“放小”、“扶优”的观点。其后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再次体现了一个经济学家在体制大变革中求真的思维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