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似乎已被“累”填满,我们奔波于两点一线之间,完成着永无止尽的工作,于是“别那么累”一言似乎一语点醒梦中人,何必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别那么累! 值得一提的是,“别那么累”对于当代一部分汲汲于名利的人的确是受用的。他们为了名利,放弃了太多生命中值得珍视的事物:健康、亲情甚至于灵魂。汲汲于名利的人们,正应该“别那么累”地追求这些身外之物,更应回归生活,回归自我本色。 然而更多的人在喊出“别那么累”的口号时,更多的是一种求安逸、求稳的心态。这种现象体现在现今大为流行的“公务员热”上,太多的人希望拥有所谓的“铁饭碗”,以此来满足他们的求稳心态:按照最省力、最稳健的路走,别那么累地为生计奔波。 这一心态会带来怎样的恶果?首当其冲的便是整个社会暮气沉沉的氛围。所有人都开始追求稳健、安逸时,社会中就缺少了一股一往直前、不惧艰险的动力。因为在遇到困难时,人们想着的不是如何克服,而是“别那么累”地找一条更平坦的大路走,其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因为在发展的道路上,只有克服与屈服两条路可走。 于是,我们创新的动力枯竭了。追求“别那么累”最好的方法就是停下,就是安守现如今的一切成果。凭借现如今已取得的进步果实,我们大可再安安稳稳地度过几十来年,那么未来呢?陈独秀先生曾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青年应当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而当我们告诉自己“别那么累”时,我们就在谋求退隐的路上跨进了一小步,而在创新的路上退后了一大步,万望警惕! 更可怕的是我们在提出“别那么累”的同时,失去的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一份坚持。因为当我们在面对社会中其他人的事时说出:“这是他人的事,别较真,别那么累”时,我们就渐渐树立起一种“旁人的事都与我无关”的心态,我们成为了求稳的“看客”,鲁迅先生早已讽刺过了。当鲁迅先生提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时,他的心中绝不可能也不能装着“别那么累”的想法,而一定是再累也要为人民谋福祉的进取心态。 我们需要警惕“别那么累”背后的求稳心态,而更加重视创新的进取心态以及内心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