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节奏极快的时代,有些人开始抵抗时代加于他们的高强度,呼吁“别那么累”。对于这种“佛系”的现象,支持与担忧的呼声也各参半。 我们在时代大潮中裹挟前进,许多人由此失去了自我,成为了精神层面上的“空心人”。倘若人们因此而提倡“别那么累”,希望慢下来、充实自我,那我认为这种现象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社会中,这“佛系文化”的泛滥往往并非由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懒惰这一劣根性在作祟。洛克先生说,人人都渴求快乐,这一点毫无疑问。诚然,渴求快乐、逃避苦累是人的本性使然,但这样一份不进取的浊流难道不会污染社会思潮,使其被迫成为一潭散发恶臭的死水吗? 《地藏经》中有言“福不唐捐”,胡适先生更说:“功不唐捐。”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成为人生之山中的一土一石,助我们看到理想的高地。若无辛勤劳作,岂有良田万倾;若无学才积累,岂可学富五车?正是因为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劳累,杜拉斯才能写出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情人》,疟疾病患才有机会得到青蒿素的治疗。那一句“别那么累”,不知叫多少人停下了向理想奔走的脚步! 然而,纵使这句话将带来这么多负面影响,却仍受许多人的追捧与认同。撇去其中有大半是在为自己逃避劳累寻找借口的人,我们仍应思考它是否具有一定合理性。 就如同我在篇首提到过的,裹挟在时代大潮中前进,使许多人成为“空心人”,也极度渴望能得到精神上的片刻停息与自我充实。那么“别那么累”是否可以被理解为向海德格尔所提倡的“诗意栖居”的邀请函呢?渴望在工作、学习、生活上不那么累,是为了得到空闲来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审视,进而在奔涌向前的大潮中寻一片自适“荷塘”,摆脱“空心人”的状态,那么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但“别那么累”的不当措辞并未起到这般作用,却成为懒惰者逃避现实的借口。 我们鼓励精神上的自我寻觅,因为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但逃避主义绝不应在此横行。功不唐捐,愿你我在积小流的同时,也可乘小舟行至诗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