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太多有关命运的书籍、文章或者随笔,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就像教育家钱理群先生说的:“打开无数道宽阔的大门,通向一个又一个人类的思想高地。人一生不可不读的常识,书架上不能缺少的收藏。”这是人生必读的一百零二篇人文素养经典。
命运,一些宿命论者相信命运不可以改写,因为人不可窥探预知命运,命运存在任何的角落,只是无法碰触。我个人觉得这是个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命运只是个体人的主观意识观念而已。我们无法掌握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改变它,就像这本书的名字《叩响命运的门》。
读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在心灵的最深处好像另一个自己在问关于自己人生、命运的种种,包括过去和无法预知的未来。认识了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的人生状态,深刻解读了自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励。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和传授技能技能,教学生怎么去学习、思考、创新的同时,我们又何尝问过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样教?要怎样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书的序言“我们缺失了什么,我们如果面对”里,马老师提出了“什么是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这一个最让马老师灵魂不安的问题。其实,不只是针对每一位中学生,也是针对我们每一位老师,甚至是每一位国人的:我们生活中所欠缺的,究竟是什么?马老师的回答更是一阵见血,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与技术,“他们有知识,却没有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综合症,人类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在我们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将出现有知识、有技术,但没有文化,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我们当今的教育寻求在考试制度下教育的素质教育化,也正是立足当前中国现实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点,但实际上中国的素质教育根本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所以在书里,马老师特地编选了爱因斯坦的《论教育》,尖锐的提出了教育要培养成和在什么样的环境和社会下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为教育家说,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其实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一代一代人就是在固定的教育模式下走过来的,所以我们只有打破原有的格局,才能去实现实质性的教育的改革。这时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一生的追求。
第一章告诉我们: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因此,我们总是在说人活着就要成功或者有成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而这样的意义的寻求,不可能自发的产生,而必须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进行意义的引导,完成从自然人变成文化人,自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的精神锐变。在这本《叩响命运的门》,马老师给我们打开了无数道宽阔的大门,在那里,追寻人生的意义;讨论公民如何诞生,怎样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思考怎样诗意地栖居大地,让思想伴随我们生命到永远;研究怎样拯救因生态破坏而沦落的每个人的故乡,实现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我会继续阅读这本书,让我不断的思考和追求人生的目标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