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作文 > 中考作文现代文阅读题之一:审清题目与要求

现代文阅读题之一:审清题目与要求

时间:2024-12-12 01:24:18 中考作文 我要投稿
  常见失误   ●审题大意,答非所问。   我们在中考阅卷时常常会见到各种跟正确答案相去甚远的表述,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答案,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考生不重视审题。事实早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不重视审题,将受到惨重的损失。如2008年贵州贵阳市中考20题第(2)小题:作者主要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将方塘写得栩栩如生、灵性四溢?题干明明问的是哪一种写作手法,你只须写出拟人手法即可,有的同学却下笔百言,仍不着边际。   ●抓不住关键词。   有的同学对试题语言的表述缺乏应有的敏感,往往抓不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而导致答题失误。如2008年山东青岛市中考第16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人们利用哪些方面来预报雪崩。不少考生就因粗心大意,忽略了题目中的些字,只答了一种方法,因而丢了分。   ●无视字数要求。   有的题干对答题的字数有明确要求,如请将答案控制在10字以内答案不超过15字等。在紧张的考场上,有的同学对这类明明白白的要求往往视而不见,答题字数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字数。这样,只能是出力不讨好,或许你的答案是对的,但仍得扣去一定的分数。   应对策略   ●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题干往往暗示命题意图,揭示解题方向,提示答题范围。因此,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地审清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才能保证我们的答题思路正确。   审清题目与要求是正确答题的第一步|   原题回放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县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我封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1〇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12〇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13〇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14〇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1輳〇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第1〇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5.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答题指导   1.这一文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先要能准确理解那颗蛀牙比喻的内容,之后就可顺理成章地分析这一标题的深刻含义了。参考答案:那颗蛀牙比喻主人公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这一标题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   2.该题是一道情节梳理题,在准确概括基本情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表述时若能与给出的句子结构相似,就更为理想了。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学),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3.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每道小题的解答,都应联系全文,联系上下文。参考答案:(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2)褒词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之意。   4.有些情节,孤立地看,似乎可有可无,但联系全文,它或许会有重要的意义。本题所考查的这一情节是下文故事发展的转机,读懂了全文,便不难作出回答。参考答案: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5.题干的关键词有二,一是寓意深刻,一是警示意义。我们的简析,应扣住这两个关键词来展开,否则,就偏离了题意。示例:该文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审题训练   能力提升演练   (一)北极会有战争危险吗?   汪嘉波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冲突是否会导致冷战格局重新出现?当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世界有理由为此深感忧虑和不安之际,一些西方媒体则从不断加快的北极争权脚步中看到了世界面临的更大危险。观察家们认为,随着全球变暖速度的加快,北极的资源和通道意义凸显,北极争夺也将随之跨入必将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军事冲突阶段。   人们知道北极在融化,但人们并没有预想到北极冰山的融化速度如此之快。据报道,就在前不久,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地区,一片面积与纽约曼哈顿岛相近的巨大冰原已经从艾斯米尔岛上脱裂下来。对极地科学家而言,这无疑是骇人听闻的事件,因为它明显证实北极融化的速度正在急剧加快。对国际局势观察家来说,这同样是骇人听闻的事件,因为它意味着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和俄罗斯这5个北极周边国家就北极土地、水域归属权的斗争很快会从口头争吵进入到真刀真枪阶段。北极争夺战即将打响的惊呼并非杞人忧天。   首先,北极蕴藏着丰厚的能源资源。据报道,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四分之一,而且该地区拥有大量煤炭、金刚石、金、铀等矿藏资源和丰富的水产资源。随着北极冰山融化速度的加快,这些能源资源的开采方式将变得极为简单。可以看出,仅从能源战略价值的层面考虑,北极的诱惑就足以让某些政治势力敢于冒险。其次,北冰洋通航的战略价值将在北极融化后浮出水面。北极通航的可能性正随着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而增添。一些极地科学家预测,北冰洋冰川融化速度目前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北极的大门正在打开。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通道将增加夏季通航时间,并可能在几十年后进入四季无阻的贯通状态。这是一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商业水道,更是一条军事色彩浓厚的战略航线。由于北极归属问题从古至今没有定论,北极的局势就变得十分危险。在目前情况下,北极局势难以控制,完全可能出现军事冲突,并引发更大的国际灾变。尽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5国已就北极归属问题签署了一份文件,但分析家们认为,它完全是靠不住的,根本无法阻挡一些国家瓜分北极的利剑。   是的,北极正在使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超级军事强国处于直接的领土争夺状态。从冷战时代起到今天,世界从未面临如此严重的危险局面。前不久有消息说,为与俄罗斯争夺北极,美国和加拿大已决定建立新的联盟,从而联手对付来自俄罗斯的挑战。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美加合作已进入联合行动阶段。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则透露,美国军方对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弱势地位深感不安,正在积极筹划扩展美军在北极地区的军事空间。美国今夏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代号为北方边陲-2008的诸兵种大规模联合演习十分引人注目,一些分析家认为,从演习的规模和科目上可以看出,它肯定与日趋激烈的北极争夺战有关。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9月15日)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该怎样理解?   ①北冰洋通航的战略价值将在北极融化后浮出水面。   ②尽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5国已就北极归属问题签署了一份文件,但分析家们认为,它完全是靠不住的,根本无法阻挡一些国家瓜分北极的利剑。   【答题提示】理解文中关键词语,不能望文生义,而应结合上下文。本题中的加点词,我们应答出它在句中的比喻义。   2.北极会有战争危险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题提示】读议论性文章,首先得准确把握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有的文题即揭示了观点,更多的则在文章开头提出。本文就属于后一种。我们可通过对第1、2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概括,得出结论。   3.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得出的?   【答题提示】本题考论证,即作者如何得出那样的观点,考查我们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   4.本文最后一自然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题提示】如果前面的论述着眼于分析,那么本文的末段则是摆出现状。摆出这一现状,给人一种箭在弦上的感觉。   (二)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流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晴。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为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火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虽然悦耳,但即使是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现代的嘈嘈杂杂的流行乐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垿的《砚》诗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有改动)   1.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请简要概括作者钟爱清池的原因。   【答题提示】完成现代文阅读,应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意识,有些题的答案我们完全可以从文本中摘出,就像本题。   2.作者是如何写出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的?   【答题提示】本题要在如何写出即写法上做文章,先找出写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的语段,重点是第三段,第四段的第二句也算。然后分析其写作特色。   3.作者为什么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提示】先找到答题区间第四段,然后结合作者的相关叙述,即可看出作者这一建议的用意。   参考答案:   (一)   1.(1)表现出来。(2)指军事手段。   2.作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北极局势难以控制,完全可能出现军事冲突,并引发更大的国际灾变。   3.随着全球变暖速度的加快,北极的资源和通道意义凸显;它意味着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和俄罗斯这5个北极周边国家就北极土地、水域归属权的斗争很快会从口头争吵进入到真刀真枪阶段。   4.不能删。这段摆出美国加拿大联盟的进程、美国军事演习的规模与科目,从而有力地证明北极争夺战即将打响。可以说,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   1.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   2.(1)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蛐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2)动静结合,静景如夏荷,动景如不时飞来的白蝴蝶和黄蜻蜓。(3)视觉听觉相结合,第三段开头写蝉声、水声,是从听觉着眼,接下来写池水、夏荷等则从视觉着眼。(4)借用古典诗词名句,举例从略。此外,作者也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俗世的喧闹、繁华与清池作对比,写出了清池的美使我倾心不已。   3.由更名可窥作者的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净化的向往。   ●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是要求你回答结果的(写出了对象什么特点),有的则是要求你回答过程的(如何写出对象特点),不同的问法,答案显然是不同的。我们一定得看清楚题干中的关键词。   还有,我们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单数和复数,是哪些各种,还是哪个一种或某种;注意题干中的疑问代词,是怎样还是什么,是否问了为什么(要求说明理由),然后从中发掘其隐含信息,找到解题的钥匙。   ●有些阐述性试题,有字数限制的试题,不妨先打一草稿。   为了确保答案的万无一失,所有答案最好先打好草稿,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再结合题干的要求修改完善,若有字数限制的要算好字数,待尽善尽美后誊写到试卷上。如果时间紧张,也最好能先打个简单的腹稿,这比下笔就写还是要保险得多。
现代文阅读题之一:审清题目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