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别把作文当镣铐

别把作文当镣铐

时间:2024-11-27 01:26:14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市展览馆举办为期一月的大型蝴蝶展,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前去参观。临行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强调了一定要注意安全之后,认真而严肃地要求大家:这次参观是学习,不是去玩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带上钢笔和笔记本,详细地做好记录,回来后要写作文。这篇作文必须在600字以上。谁不写或少写,下次参观就不准去。于是,学生们都乖乖地带上了笔和纸。   一到展厅,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涌向展厅中央的前言,纷纷掏出笔来抄写,有的贴着门框写,有的蹲着在膝盖上写;有的老实,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抄,有的乖巧,分工合作,你抄一段我抄一段。抄了前言后,又开始抄蝴蝶标本下面的文字说明。有的则一个一个地数,看看一共有几个展厅,每个展厅又有多少种蝴蝶。有的则在估算最大和最小蝴蝶的翅膀的长度,并一一记录在本子中……等记到一定数量后,有些学生便开始数字,看看字数差不多了,就喘一口气,不再抄了;如果估计字数还不够,宁可多抄一些;个别的抄个四五百字就懒得抄了,因为他们知道,可以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来调控字数。   教师已经有言在先,回校后要写作文,谁也不敢怠慢。不仅仅是参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作文化了:看场电影写作文,打场篮球写作文,春游写作文,联欢写作文……不少教师认为,布置作文任务可迫使学生认真地参观,丰富他们的知识,但没有意识到,这种把一切生活都作文化的做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这是一种戴着镣铐式的生活教育,首先,它抑制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本来,学生们对有机会走出学校接触新的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一旦套上要写多少字的作文这个心理镣铐,心情就轻松不起来,特别是平时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   其次,挫伤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一片童心、爱心、真心。在新奇的事物面前、在生动的形象面前、在美好的景色面前,学生们的情绪本应是激动的、好奇的、纯粹的、富有幻想的,但由于心理镣铐的存在,他们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到单调的文字说明上去,思考怎样把字数凑足,再也没有情致去欣赏、体验和赞美那实实在在的事物本身。理智代替了情感,知识的强行侵入干扰了想象的自由伸展。   再次,这样的作文训练也无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把生活作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但不一定有利于作文能力的真正提高。作文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但作文不是知识的排列和拼凑。像上面事例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必定是千篇一律,像说明书似的,即使字数达到1000,又能说明什么呢?能说明学生的知识丰富、作文能力高超吗?   好的作文需要高雅的情趣、独特的想象、真实的感受,还有文学的睿智,这些都萌发在宽松活泼的环境里、自由自在的心境下,那种带着沉重包袱的参观,是写不出具有个性、真情和灵气的作文的。   学习需要走出去,特别是语文的学习,更需要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但是,走出去的目的,除了丰富知识外,更重要的,还需要培养情趣,培养灵性,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如果参观蝴蝶展览之前,教师没有写多少字作文的要求,学生回来后布置他们自由地写一篇可长可短的作文,也许有些学生会写得较短,也许有的学生在表达上会有知识性错误,但就整体而言,写法一定会更多样,感情一定会更丰富,特色一定会更鲜明,而这些正是当前中小学生作文中最缺乏的。
别把作文当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