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里的墙瓦_1500字
正值寒冬的时日,湛江却还滞留在夏天。 偶尔早上起来会有雾,风透过衣服在皮肤上萦绕,凉飕飕的,却也没有那种入骨的冷;等到太阳一升起,又回到闷热的感觉了。和北方不同,南方的一年四季都是湿的,像在空气里一抓就是一捧水,湿里带着热,有种迷幻人的意思,但又是不适的。 在这片热带与亚热带交错的地方,虽没有热带那般一年三百多天里人体的水分都像是要被挤干的感觉,却也是四季不分明的,总是在N次从夏天跨入冬天失败后直接转向春雨连绵的日子,雨是看不真切的,可只要到户外走一圈回来,发丝、衣服就都会密密麻麻覆盖上一层小水雾。 到那时,整座城市就像被浸入海水里搅拌了几下一样,即便是捞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上几天,也是湿漉漉滴着水珠的。正值北方万物复苏、一切重新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时,湛江只是在水中沉寂着,伴着海风的吹拂,空气咸咸带着鱼虾的气味,也就变得更湿热难耐。 正是在这种气候下,一个原先叫广州湾的地方慢慢从历史中走了出来。 走在赤坎的街头,街道偏窄,两旁的紫荆树一直往前延伸,风一吹,花瓣便稀稀落落飘下来了,这种树在湛江随处可见,于是这个时候的湛江就被一层淡紫偏粉的花瓣覆盖了,偶尔还有一只猫慢悠悠地踩在花瓣上,高傲得不得了。 这是老城区的街道,可能是太窄,也可能是有了更宽敞的新道路,这里来往的车辆就变得稀零可数了,像是闹市里的桃源,与“落寞”有些沾边,也与宋人词中的那种慵懒感颇有相似。老街、落花、稀零的车辆、行人和猫,就是这么些个词构成了这块曾经繁华无比、商人络绎不绝的地方。再走上些许分钟,就可以看到昔日商会的旧址了,有一个窗的雕花破了几块,门紧闭着,墙是米黄色的,与两侧的骑楼不同,它是欧式风格的装潢,也没有探出来供行人避雨的那一块。 两侧有铁锈花的栏杆,栏杆与中间是稀零的草地,草地中间是一条大理石铺砌的路,走过这条路再跨上几节阶梯就到了房子的大门。前人的繁华除了老一辈的口诉中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仅从这些墙墙瓦瓦,便可感知其中的光辉与落魄。 转入商会旧址旁的小路,走上长梯就是居民区了。湛江是一片降水格外丰富的沃土,为了防止水涝,先人们把房屋建在了地势更高的小山坡上。这里的路就更窄了,两侧的房屋歪歪倒到伫立着,经时代变迁蒙上了衰老的气息,一砖一瓦都旧了,有种历经沧桑的老练,她的一颦一笑分明在高诉你,她早已淡然地看待这世上的一切了,心里静得像一滩死水了。 房子的弄堂深长得不见底,常年潮湿,总有些小虫在窸窸窣窣地爬,地面上的青苔积得有几厘米厚,一点一点地在这条弄堂里蔓延,等到光一照进来,一点一点填满这里的黑时,就有一种湿湿的、闷闷的气味散发出来,这点气味给弄堂注入了一点活力;等到光一撤走,就又回归寂静了。再往深里走,有一条石板砌成的长梯,历经年华幻灭,早已被无数双脚磨得光滑,越过那口被封起来的老水井再走上长梯,往里走就拐到了一条小巷子了,有几个小孩在跳皮筋,口里咿呀咿呀地念着歌谣。 这跳皮筋真真是最长久不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在这条小巷里,跳皮筋的小孩一天一天长大,然后又会有一批新的小孩来替补,来填满这条小巷的空虚,一代又一代地轮着。在这条小巷里配合着湿热的天气,小孩们全都变成了水孩子,再加上他们悦耳的笑声,那种童年的天真浪漫便溢满了整个巷子,是最能感染人的,即便是早已长大成人老去的人,也能被瞬间拉回到自己童年的回忆里,看着这群小孩又好像看到了自己,两代人的影叠在了一起,有些分不清是真亦是假。如果这时你拿出手中的相机对准他们,准会有眼尖的小孩迅速发现然后躲到一边,对着自己的玩伴喊一声“她拍你们了,你们要上电视了。” 一群小孩子听到后捂着嘴巴咯咯咯地笑了起来,他们脸上、眼里看到的纯净,以及毫无忧虑的笑声都是这老街最美的印记,也都是儿时最珍贵的东西。在这时,这条小巷就变得更独具魅力了。 接着往外走,旁边的电线连在一起交织着,宛若老街的血管,也像是老街里每一个人的生命线,住久了就生出一种独特的情感,缠绕交织,相依相偎,再走就到了步行街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店铺里传来的各种音乐声充斥着耳朵,眼花缭乱,有种恍然梦醒的感觉,你甚至会怀疑刚刚到底是真的在老街走过还是仅仅做了一场梦 这个时候的步行街依然是湿热的,人群一边走一边用手抹着渗透出来的汗,越抹汗就越多,部分人的衣服已经湿透一半了,有些腻,难耐之际人们又加快了脚步。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老街已经从原先的中心变成了湛江一个区里的一部分,像是浮莲中心的那一点花蕊,静静地躺着。 即便是繁荣闹市对人更具诱惑力,老街依旧以一种独特的魅力长盛不衰地在这座城市里矗立着,你要你肯来,她就欢迎你。